透明 AirPods 這麼好看,為什麼我們買不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09 日 8:00 | 分類 3C , 3C周邊 , Apple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透明 AirPods 這麼好看,為什麼我們買不到?


「重視櫃子的背面」是《賈伯斯傳》故事之一,大意是賈伯斯受父親影響,對產品不易察覺地方也極關注,設計力求一體性與簡潔。

這理念也傳承到眾多蘋果產品,從 PowerBook 到 MacBook Pro,蘋果對電腦內部電子元件布局極關注,呈現整齊一致性,秩序井然。

▲ MacBook 元件排列很規整。(Source:iFixit)

完整的內部設計僅少數場景才能看到,如拆解 MacBook Pro,這種內外細節一致的重視,正是蘋果設計贏得人們尊重的原因。有沒有什麼方法,讓一般人也能感受到此簡潔美呢?

如 AirPods 做成透明的。

透明,從原型機到新式設計

看起來很酷的透明 AirPods,並非第三方商家 DIY 產物,而是蘋果官方作品,通常不是零售商品,因為是原型機,專為蘋果開發部門設計。雖然蘋果沒有銷售透明的蘋果原型機,但市場神奇之處在於,能讓許多看似不可能的事變成現實,如市面還是有極少量蘋果原型機流通,就包括透明的蘋果產品。

透明 AirPods 來自 Twitter 網友 Zompetti,熱中收藏各種稀有蘋果產品,前段時間展示半透明蘋果 29W 充電器原型機,去年也有透明款 Macintosh Classic 原型機流出。

透明原型機基本上是為了讓工程師觀察產品結構或運行,如透明 Macintosh Classic 原型機可觀察風扇運行路徑,了解電腦熱管理系統效率,確定是否調整。

▲ 透明 Macintosh Classic。

儘管是開發工程機,但無論透明 AirPods 還是透明蘋果 29W 充電器,都展現現今數位產品缺乏的美感。當廠商用越來越複雜製程、越來越鮮豔的顏色做產品外殼時,透明 AirPods 直接露出電子元件,展現獨屬數位電子的美感,透明外殼加持下,又顯得極具未來感。

隨著時代發展,透明設計從開發工程的純工具,逐漸發展成含探索意味的特殊設計,如蘋果 1998 年發表的 iMac G3,為 iMac 系列首款,採用獨特外觀。同行都是單色塑膠外殼時,iMac G3 率先使用半透明多彩外殼,賈伯斯對「櫃子背面」的重視也在這款產品應驗,半透明設計讓人們觀察 iMac G3 內部簡潔整齊的元件布局。

出色外觀設計成功吸引人們注意,iMac G3 銷量頗佳,對蘋果發揮大作用。

除了電腦,透明設計也能在遊戲機至手機看到,不過多是少量發售的特別限定版。任天堂是其一,從 GBC、GBA 至 N64,出過多款透明設計的限定版。雖然任天堂沒有研發透明 Switch,但仍可在電商平台找到改裝服務,花一些錢就可為自己的 Switch 改成透明外殼。

▲ 第三方改裝的透明 Switch。

另兩家遊戲巨頭也沒有錯過潮流,PlaySation 系列銷量超過 5 億台時,Sony 也曾推出藍色半透明 PS4 Pro 限定紀念款,配上金色文字,質感提升到新層面。

微軟則於手把展現巧思,推出兩款 Xbox One 半透明手把,分別是幻影黑和灰藍,漸層加半透明設計,讓內部電路若隱若現,精緻感倍增。

手機業也曾短暫有陣透明設計潮,HTC、小米、聯想都推過透明後蓋手機,不同的是小米確實將透明設計當成紀念款代表性設計,小米 8 和小米 10 都含透明版,且硬體功能比標準款強。

▲ 小米 10 至尊紀念版透明款。

透明設計流行和人們對電子產品的好奇息息相關,如今電子產品外殼多為乾淨簡潔,人們很難看到結構,也很難了解運行方式,透明設計打開新窗戶,讓人們初步了解產品結構。如 AirPods 底部是電池,頂部則是發聲單元和感測器,透明外殼滿足人們對電子產品的好奇,同時復古電路結構,比其他數位產品稀少且吸睛。

電子產品透明設計能普及嗎?

不難發現,大多透明數位產品多是限定款或紀念款,數量有限,真正量販的 iMac G3 已是 20 多年前產品了。如此吸睛的透明設計,為什麼沒能成為數位產品基本款的主流設計呢?

材料、製程技術、實用性等都有限制,iMac G3 之所以能做成半透明,和塑膠材質息息相關,如今手機等數位產品不僅要求視覺更強調觸感,塑膠觸感當然比金屬、玻璃要差。

▲ 金屬中框加玻璃後蓋是智慧手機標配。(Source:Unsplash

智慧手機基本都選擇金屬中框加玻璃後蓋,大部分原因是這兩種材質製程非常成熟,視覺和觸感都很好,又可提升產品質感。

另一方面,透明設計不總意味美觀,這和元件布局及元件顏色有關,無論 Xbox One 透明手把還是 iMac G3 都沒有全透明設計,而是多彩半透明外殼,元件只是若隱若現。這樣能盡量減少產品複雜元件的雜亂感,同時盡量保持產品顏色一體性。

最近備受數位愛好者推崇的 NOTHING ear(1) 真無線耳機,同樣採透明設計,同樣不完全透明,只耳機柄部分透明,其他還是和一般耳機一樣。

(Source:NOTHING

透明的數位產品要做到好看不複雜,需編排修飾元件結構,設計難度並不低。無論手機還是電腦,線路與元件布局都很重要,影響產品散熱能力和產品形態。

輕薄便攜越來越重視的今天,產品越小,元件空間也越小,各零件連接也越複雜,透明設計又對元件擺放有極高要求,不能雜亂,要有對稱性。既重視櫃子背面,又要產品實用性不受影響,無疑增加研發難度。

小米 8 透明探索版就採用折衷方式,加一層裝飾電子蓋板,事先設定好各裝飾元件,確保後蓋美觀。產品美觀性提升,但不管裝飾板有多薄,始終占用手機空間,原本可讓給其他元件如電池。選美觀還是實用,這是透明設計不可避免的問題。

材料、製程都可藉技術進步突破,但與實用性的衝突就像大山,透明設計無法普及,只能出現部分場景或小眾產品。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