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萬人追看,電子垃圾修復影片為什麼如此受歡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10 日 0:00 | 分類 科技生活 , 科技趣聞 , 遊戲主機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上千萬人追看,電子垃圾修復影片為什麼如此受歡迎?


「見證奇蹟!OHHHHHHHH!」看到這類評論、跑馬燈,你會想到什麼?是劉謙的魔術現場,還是各種突破物理定律的現場紀錄片?

答案可能會出乎許多人意料,以上評論來自電子垃圾維修影片。是的,就是那種沾滿灰塵、各種髒東西的電子產品。

(Source:pixabay

影片作者往往將這些「伊拉克戰損版」電子產品洗刷一番,並修理或更換損壞的部件,讓它們恢復正常。前後對比之下,往往會迎來各種「舒服」、「強迫症患者最愛」、「見證奇蹟」等評論。

類似影片在社群媒體層出不窮,有相當一部分電子產品愛好者在各大影片平台「追劇」,看創作者將一台又一台電子垃圾修復,YouTube 甚至有影片播放量突破千萬,中國 B 站也有不少相關影片。

真的又能用了

說起電子垃圾修復影片,光是封面和標題就吊足胃口,大多是一台沾滿灰塵,甚至有各種髒東西附著於產品表面,像 Game Boy 這樣有螢幕的產品,更會出現大黑屏。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人對這類垃圾避之唯恐不及,更別說使用,不過也正因電子垃圾的髒亂,讓人好奇修復後的樣子、能否繼續使用、如何修復等。

這種前後對比的巨大差異吸引不少觀眾觀看。

而影片作者修復的電子產品也大多是遊戲主機、手機、電視等產品,曾為我們帶來不少樂趣,甚至是青春回憶,但受限於產品性能、時代發展等,電子產品終究會過時,大部分電子產品都會廢棄。

像 Odd Tinkering 就是專門製作電子垃圾修復影片的 YouTuber,2017 年加入 YouTube 到現在,頻道播放量突破 1.7 億。可見還是有不少觀眾喜愛這類影片。

他近期發表的影片,播放量最高的是 Sony PlayStation 修復影片,已突破千萬點擊,比起其他電子垃圾,這台 PlayStation 的外貌可說是很好了。

(Source:影片截圖)

只是外殼泛黃且沾有一些油垢、光碟無法讀取,修復起來也相對容易,拆開產品,刷洗外殼、清理機身內部灰塵、檢測並修理光碟讀取器就好了。完成後這台古早 PlayStation 不僅外表煥然一新,就像剛開箱的產品,還能成功執行遊戲。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電子垃圾修復影片者,清理時都會和 Odd Tinkering 一樣,在清洗池放一隻黃色小鴨,就像這圈子的「暗號」,讓整個修復畫面變得可愛。

(Source:影片截圖)

類似的暗號還有不少,部分電子產品愛好者會將損壞或較髒的產品稱為「伊拉克版」、「戰損版」,即表示經歷戰爭後產品才會壞成這樣子。

確實也有創作者嘗試修復損壞極嚴重的產品,Odd Tinkering 就修復過一台堪稱「戰損版」的 Game Boy ,除了外殼泛黃、喇叭無法使用,還有螢幕燒壞等問題。

▲ 戰損版 Game Boy 僅售 2 美元。(Source:影片截圖)

除了清理灰塵、刷洗外殼,還要將喇叭、燒壞的螢幕換掉,這種發售超過 30 年的設備,尋找配件可不容易的事,不過最終 Odd Tinkering 還是修好了,還能玩《寶可夢》。

電子垃圾修復影片不僅在 YouTube 這類國際平台火紅,B 站也有不少製作類似影片的作者,UnboxEverthing 最近就發了一支修復映像管電視的影片。

看看電視的各種灰塵、髒汙,就知道它經歷過漫長歲月,5.5 吋機身也讓它顯得十分小巧,畢竟 iPhone 螢幕都長大到 6.7 吋了。

▲ 修復前後對比。

幸運的是,這台小電視損壞程度不算太高,清完外殼和汙垢後,測量電路板的電壓,確認損壞點,重新焊接修復再組裝等,這台電視就可以用了。

電子垃圾修復影片,在眾多開箱、評測影片環伺下宛如土石流,雖然又髒又亂,但並不妨礙獲得大量觀眾支持。

當我們看電子垃圾維修影片時,是在看什麼?

為什麼有如此多人喜歡看電子垃圾修復影片?

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統一的答案,每人想法可能都不一樣,為此筆者分別找了幾位對電子垃圾修復影片有不同認知的朋友,聊聊是怎麼看待這類影片及愛好者。

小吳以前從來沒看過電子垃圾修復影片,看了 Odd Tinkering 部分影片封面後,還是本能想拒絕,畢竟太髒了,不過看完就改觀了,前後強烈的對比讓他迅速好奇起來:「收納、整理強迫症患者,總是會好奇髒亂到整潔的過程。」

偶爾會在影片平台滑到電子垃圾修復影片的阿浮則比作 AMSR,他認為:「你不覺得清洗外殼、扭螺絲的聲音聽起來很有節奏感嗎?聽起來還滿催眠的。」

(Source:影片截圖)

比如用雙氧水(H2O2)為漂白劑洗滌電子垃圾的塑膠外殼,這是基礎化學知識之一,也讓不少人想起學校時光,在化學老師監督下完成一次次有趣的化學實驗。

畢業之後,學過的化學知識也不是完全沒有施展的餘地嘛。

當然,電子垃圾對不少人來說可能是很陌生的東西,讓一代人沉迷的 Game Boy 已徹底成為歷史,任天堂 N64、映像管電視等產品,現在都被更先進的產品淘汰。

但從評論區不難發現,除了回憶青春,也有一些人是第一次看到這些產品,簡陋的電路板、粗大的線纜、畫素風遊戲, 讓人更清楚認識電子產品的發展史,同時也讓部分觀眾喜歡上「復古」的畫素風。

這些電子垃圾曾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雖然現在已停產損壞,但人們仍可從影片了解,它們仍以生活解壓品、美學風格等方式影響當代人們的生活。

影片背後是不斷增長的電子垃圾

當然,並非每台電子產品都可修復,元件損壞程度會影響修復難度,畢竟如果換掉大部分零件,修復意義就消失了,因此尋找可修復的電子產品就成了這些 YouTuber 的主要任務之一。

不過這項任務的難度可能會出乎部分人的意料,並沒有想像難,有部分 YouTuber 就用影片展示尋找電子垃圾產品的地點──廢棄垃圾場,電子垃圾的數量遠比想像多。根據聯合國發表的《2020 年全球電子廢物監測》數據報告,2019 年全球產生 5,360 萬噸電子垃圾,且是歷史新高,近年來電子垃圾的年產量都不斷上升。

5,360 萬噸,可能一時難以找到參考物,舉個例子,去年電子垃圾重量遠遠超過所有歐洲成年人體重總和。且大部分電子垃圾都丟棄或燒掉了,回收率極低,只有 17.4%。這還是各國積極推行電子垃圾相關政策和法規的情況下,自 2014 年以來,通過國家電子垃圾政策或法規的國家從 61 個增加到 78 個。

更嚴峻的是電子垃圾數量還在增長,手機、智慧家電、電視,我們使用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先進、功能越來越多,甚至於還延伸出各樣時尚風格,手機、電腦等越來越強調一體化設計,產品維修難度越來越高,更新換代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聯合國大學的項目聯合國大學專案助理 Vanessa Forti 就指出,最令人擔憂的是「回收技術跟不上電子廢物不斷增長的速度」。不斷增長的電子垃圾,顯然會對環境造成損害,像電腦裡的汞等元素,還會傷害人體健康。

▲ 汞會影響小孩大腦甚至認知發育。(Source:Unsplash

不少致力電子垃圾修復影片的 YouTuber,也會呼籲人們選擇修理而非丟棄電子產品,同時他們也推出一系列修理教程影片、推薦修理工具等等。

減少電子垃圾,不僅需要人們自覺,選擇正規通路回收電子產品,還需要科技企業提供更容易修理、回收的產品。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baselactionnetwork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