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成顯學,配件商撒 10 億研發循環再生手機殼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3 月 07 日 16:51 | 分類 3C周邊 , ESG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ESG 成顯學,配件商撒 10 億研發循環再生手機殼


近年來 ESG 成個大產業顯學,現在就連手機殼配件商犀牛盾也端出全台首款 100% 循環再生手機殼,並號稱此款手機「可投胎 6 次」,也就是可循環再生 6 次。

據統計,近五年全球每年售出超過 10 億支手機,以每支手機對應至少一組保護殼,更換週期 3.5 年計算,每年至少將有 3,500 萬組閒置或廢棄手機殼;若以台灣每年售出約 600 萬台手機推估,將產生至少 150 萬組的廢棄手機殼。此外市面手機殼品牌多為複合塑膠材質,無法納入政府循環回收體系,不少消費者只能將更換下來的手機殼放在家中閒置,或是以一般垃圾丟棄。

預計於 2024 年決議的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 Treaty),將積極推動塑膠減量並以規章解決各地區從生產、消費到處置塑膠廢棄物問題;且國際倡議組織也呼籲應制定出逐步限制塑膠生產的時限,最終過渡至零廢棄物之循環經濟模式。

犀牛盾共同創辦人、產品開發暨供應鏈管理副總經理王靖諭指出,該公司從 2015 年就開始投入以永續為目標的生產計畫,除了要讓全線手機殼材質同時兼具硬與軟的防摔特性也要讓手機殼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循環再造,這當中的挑戰關鍵就是「有沒有材料可製造」,以及「是否有開發能力」。

事實上塑膠回收首要面對的課題就是材料衰敗的特性,就像是人會變老一樣,因此犀牛盾內部都戲稱,要找出一款材料「像金城武一樣永遠不會老」。王靖諭表示,經過幾年的研究,終於找到「材料屆的金城武」,讓手機殼循環回收符合所有原則。

(Source:科技新報)

王靖諭指出,該公司打造自家的回收管道、整合供應鏈,建造具體的生產工廠,以確保整體管理循環的生態圈,讓循環過程中的工作都可以被監控;犀牛盾也打造了手機殼生產履歷,從研發到建廠該公司至少花了 10 億元。

另一方面,犀牛盾也認為產業影響力相當重要,該公司自 2022 年啟動台灣市場循環生態圈回收計畫,於全台陸續開設 7 家直營門市並攜手地標網通、燦坤實業等全台經銷夥伴,共同拓展近百處回收據點。今年第二季起,也將於全台 300 間台灣大哥大門市據點提供犀牛盾品牌手機殼回收服務。

(首圖來源:犀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