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手新 AirPods?6 項設定小技巧或許有用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2 月 26 日 14:43 | 分類 3C周邊 , Apple , 科技生活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剛入手新 AirPods?6 項設定小技巧或許有用


今年聖誕禮物是什麼?如果有幸獲得新 AirPods 耳機,可參考下列 6 項設定小技巧,使用新耳機時更順暢。

使用「尋找」

蘋果近兩款 AirPods 耳機(AirPods 3、AirPods Pro 2)整合「尋找」功能,無論使用者不小心遺失耳機,或被偷走 AirPods,都可透過「尋找」App 追蹤耳機位置。

除此之外,如果你想要確保每一次耳機在遠離身邊時,系統都會自動通知,那麼就要先確定已開啟「離身通知」;如此一來,當你出門在外不小心在某處遺落耳機並遠離一段距離時,系統會自動跳出通知。

若想要開啟「離身通知」功能,那麼先點選「尋找」應用程式,並在下方的「裝置」項目中找到這副 AirPods,並點選此一 AirPods 項目,將下方的列表往上拉動,頁面中間就會出現「離身通知」項目,在點進「離身通知」後,即可選擇要開啟/關閉這項功能。「離身通知」功能也支援 AirPods Max。

值得注意的是,AirPods Pro 2 讓「尋找」功能更近一步,因為此款耳機的外殼整合了揚聲器,因此如果你已經確定耳機在附近、但又找不到,那麼還可以選擇播放聲音來聽音辨位。

開啟/關閉設備間自動切換

強調生態系體驗的蘋果在 AirPods 中內建了一項功能,可以讓耳機在各個設備間快速地動切換。假若一開始你先讓 AirPods 與 iPhone 連線使用,那麼在你要使用 Mac 時,AirPods 連線將自動切換到 Mac。

自動切換功能聽起來很棒,但有時也很惱人,因為有時系統會在設備間切換不當,造成使用者困擾,進而希望關閉這項功能。無論是想開啟或關閉功能,都可以照下列步驟設定。

首先將 AirPods 連接到 iPhone,並打開「設定」,Apple ID 下方找到這副 AirPods 並點選,點取「連接到此 iPhone」,會出現兩個選項,分別是「自動」與「上次連接到此 iPhone」。

如果你選擇「上次連接到此 iPhone」下次再戴上 AirPods 時,耳機會連線到上次最後連線的設備(可能是 Mac),而不是現在使用的裝置;如果選擇「自動」,AirPods 就會選擇連線正在使用狀態的裝置。

播報通知

透過 Siri 的整合,當使用者鄭佩戴著 AirPods 耳機識,收到的通知都可以透過 Siri 來播報,包括訊息。

如果你想開啟播報通知功能,在點選「設定」後選擇「通知」,找到「播報通知」並將其開啟,開啟「播報通知」後,再點選「耳機」;設定完畢後,每當你配戴著 AirPods 並收到通知時,Siri 就會自動以語音方式通知使用者。

檢查 AirPods 電力

如果你是一個相當在乎設備電力的人,那麼一定也會想要掌握 AirPods 的電力為何。要了解 AirPods 目前電力的方式有很多;舉例來說,每當耳機連線上 iPhone 時,iPhone 螢幕上跳出的連線成功動畫就換顯示 AirPods 耳機與充電殼當下的電力狀態。

此外,你也可以透過 iPhone 或 iPad 上的「電池」小部件來掌握目前的電力狀況。如果你當下不方便拿起任何設備查看 AirPods 的電力狀態,那麼也可以喚出 Siri,並直接詢問 Siri 目前 AirPods。假設你今天將 AirPods 連上了 Apple Watch,那麼手錶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直接查詢耳機當下的電力狀態。

利用力度感測器控制

如果你想要控制 AirPods,除了透過 iPhone 外,其實也可以透過耳機柄上的力動感測器來做簡單的操控。在 AirPods 3 與 AirPods Pro 系列的耳機柄上都內建了力度感測器,不同的點擊方式可以做出不一樣的操控。

例如快速按壓兩下就是切換下一首、快速按三下是該歌曲重新播放、來電時按一下為接聽來電、通話時按壓兩下即可掛斷電話、長按為喚醒 Siri 或是在主動降噪與通透模式間切換(僅限 AirPods Pro 系列)。

另外在 AirPods Pro 系列上,上下滑動力度感測器可以增加或降低音量。

空間音訊

空間音訊功能可以提供一種像是身歷其境的三維空間聲音感,如果你有 AirPods 3AirPods Pro 系列,或 AirPods Max 即可開啟這項功能。

開啟的方式也相當簡單,當你佩戴好耳機並連上 iPhone 或是 iPad 上後開啟控制中心,這時長按音量調整的長塊(如果 AirPods 有成功連線,上頭會顯示出耳機的圖樣),這時螢幕右下角就會出現「空間化立體聲」的選項,並將其開啟即可。

(圖片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