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一轉~舔一舔~再泡一泡牛奶~」Oreo 這句廣告詞可說是家喻戶曉,甚至每次吃 Oreo 時,都會習慣性想轉餅乾。許多人看來轉一轉的 Oreo 只是普通夾心餅乾,但在研究人員眼裡,Oreo 還藏著許多「玄機」。
吃Oreo時有沒有疑問:扭開Oreo時,為什麼夾心奶油總是只在一側餅乾?
MIT(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嚴格測試夾心類餅乾後有個疑問:為什麼夾心遭扭轉後,只會附在其中一片餅乾上?
Oreo中間看似不會流動的夾心,其實是一種非牛頓流體。對某些非牛頓流體,施加剪應力較小時只會變形不會流動,當剪應力大到某定值時流體才會動,Oreo的夾心就屬這種。轉開Oreo餅乾其實是種模仿流變學的測試──研究非牛頓材料在扭曲、擠壓或其他壓力下如何流動。團隊其實是再研究外力作用下,物體變形和流動。
為了找到答案,研究小組在實驗室展開Oreo標準流變學測試,發現無論Oreo夾心口味和分量,扭開時幾乎只黏在一塊餅乾上。只有較舊盒裝餅乾,夾心有時會均勻分佈至兩片餅乾。研究人員想了解究竟是什麼導致這種現象,如果小心翼翼把Oreo放上流變儀,能否控制奶油分佈?
為了在實驗室之外進一步研究,研究人員開發Oreo分離裝置「Oreometer」,這是台3D列印的扭轉測試設備,專為Oreo和類似尺寸的圓形物體設計,不需電源或電子設備,材料成本6美元(包括硬幣和橡皮筋),可以廣泛使用。
(Source:GitHub)
把Oreo放在「Oreometer」的兩組夾片之間,利用橡皮筋調整扭矩,再將硬幣放入一側的筒槽,然後裝置就會旋轉,將餅乾分離。
(Source:影片截圖)
用「Oreometer」對約20盒不同口味和形狀的Oreo(如巧克力口味、雙層等)施加不同程度扭矩和角度旋轉,並記錄夾心分布情況後,發現夾心多寡或味道如何不會影響總在一片餅乾上的情況。雖然並沒有找到如何扭轉Oreo餅乾時控制夾心分布的完美方法,但研究人員有個假設,這現象可能與Oreo製作過程有關。
Crystal E. Owens研究與3D列印相關,她表示:「我的3D列印液體和Oreo夾心是同類材料,當我試圖用奈米碳管泥漿列印可撓性電子產品,新知識可幫助我設計墨水,因變形方式幾乎完全相同。」
研究團隊文章發表於《AIP Publishing》,將「Oreometer」設計資訊開源放在 GitHub 網站,任何人都可構築設備並收集分離Oreo餅乾的數據。也許你的裝置就能完美分散Oreo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