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筆電就是不改用 USB-C,仍在用傳統的「圓形充電口」?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11 日 9:00 | 分類 3C周邊 , 筆記型電腦 , 電腦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為什麼有些筆電就是不改用 USB-C,仍在用傳統的「圓形充電口」?


PD 協議和 USB-C 連接埠普及,和近年氮化鎵半導體材料出現,大大提升電子裝置的充電體驗。多一個多口充電頭和幾條充電線,就能為大部分電子裝置補充電能,帶來「跨平台」的充電體驗。

隨著風潮越刮越盛,不少傳統筆電廠商也開始追隨,紛紛在自家高階輕薄筆電搭載全功能 USB-C 連接埠(甚至 Thunderbolt 3 / 4),雖然傳輸協議不同,但共同點就是支援 PD 快充協議。

全功能 USB-C 的傳輸能力要弱於 Thunderbolt 3(和 Thunderbolt 4),但也支援 PD 快充、DP 影像輸出和數據傳輸,但使用成本(包括線纜、擴展塢等)遠低於 Thunderbolt。本文的 USB-C 連接埠均指全功能 USB-C。

不過在 15,000 元至 25,000 元價位段的筆電就有點「保守」,基本上都保留傳統 DC 充電接口,稍微「時髦」一點的廠商會騰出一個 USB-C,更多還是只提供 USB-A,進展略微緩慢。

▲ 傳統筆電充電器。(Source:windowsreport)

筆電愈發輕薄是大趨勢,但似乎不包括充電器,對某些品牌的產品來說,充電器依舊是「尿袋」,一條線接著變壓器,並不方便。

問題來了,這些傳統筆電廠商為何還保留 DC 接口,不擁抱 PD 快充協議和 USB-C?

傳統筆電充電器「傻大黑粗」

先從傳統筆電充電器的缺點來看。

傳統筆電充電器的形態(DC 接口)大致較接近,分為輸入線、充電器主體、輸出線接頭幾部分組成。這種電源外放的形態是由東芝 1985 年發明創造,並藉此推廣筆電,可說是「老傳統」了。

隨後,各大 PC 廠商的產品不斷沿襲這種形態,漸漸成為主流,至今未發生變化。沒有比較沒有傷害,2001 年與蘋果 PowerBook G4 一起發表的還有一枚小巧電源供應器,體積與重量與現在 MacBook 充電器如出一轍。

蘋果充電器最大優勢在於將傳統充電器一分為二,變壓器直接連接插頭,一併插在插座上,類似手機,筆電不必拖著「尿袋」(當然也可接延長線回歸傳統狀態)。

相比來說,傳統筆電 DC 充電器真是又大又沉,還不方便,面對「消費者的呼聲」也不想改變。

另外由於廠商眾多,各自產品的充電頭、變壓器輸出規格均不相同(但功率都約 65W),意味著不同產品的充電器無法互用,有一定風險,與早期手機充電器十分類似。

採用 PD 快充協議更好嗎?

現今 PD 快充協議與 USB-C 恰好可彌補傳統充電器的不足,解決厚重與大體積,無需拖著「尿袋」充電。難道 PD 快充協議就沒有缺點?答案當然是否定的,PD 快充也有不少缺點,就有一些缺點讓傳統廠商顧忌。

宏觀來看,PD 協議其實與傳統 DC 充電類似,都是技術發展的產物。PD 快充協議是 USB-IF 組織制定的快速充電規範。簡單說有幾個特性,輸出功率最大為 100W(20V 5A),連接埠為 USB-C,可自由改變電力輸送方向。

前面說過,傳統筆電電源功率大都 65W 左右,但一些遊戲筆電、高性能筆電功率可能超過 100W,PD 協議的充電頭難以滿足需求。

為了美觀,不少筆電都採用全金屬機身,再加上幾乎全部 PD 充電頭都沒有接地,所以時常會被電(靜電/漏電)一下,雖無傷大雅,但足以讓你失去優雅。對靜電/漏電,目前依舊靠「尿袋」解決,不少廠商會搭配三孔電源供應器接地,而 Mac 用戶接上附送的電源延長線也可解決。

還有一點,快充前需充電器與裝置溝通,正確辨識後,才會(協議)握手開啟快充。也就是說,採用 PD 協議快充,需要有溝通握手過程,十分複雜。反之傳統 DC 供電就簡單許多,只有正負兩級,接上即可充電,簡單方便且穩定。

實際使用中,DC 其實比 USB-C 方便,DC 的圓口不僅支援「萬向」盲插,插拔更方便,且也更耐用。

不換 USB-C 其實是為了省錢?

除了廠商在 DC 和 PD 快充優缺點間取捨,還有一個純商業因素,就是成本考量。相對傳統 DC 充電接口,PD 快充協議是近年才出現的技術,USB-C 成本要略高於 DC 接口。

全功能 USB-C 接口不僅可以支援 PD 快充,還能影像輸出與傳輸數據,因此電磁遮蔽要求較高,且為了支援 65W 高功率,還需要更好的電路設計、更科學的布線等。

同時,筆電原有形態上更換連接埠,意味著要升級現有產線,主機板、模具也要更換,這都是隱形成本。對售價區間在 3 萬以上的高階輕薄筆電,廠商可能會積極跟進全功能 USB-C(甚至配備 Thunderbolt 3 / 4),但到成本錙銖必較的中階筆電就有顧忌。

僅僅充電,DC 與 USB-C 互有優劣,並沒有完全倒向 PD 協議的 USB-C,以實用角度來說,現在不少廠商保留傳統 DC 還算合理。

不過,保留 DC 的產品多是傳統廠商,相對來說,轉型阻力要大於新入局的網路商,要考慮到產品線不同布局,還要控制「隱形成本」。

USB-C 是最佳解

2020 年初的疫情,創造出遠端上課、在家上班的需求,進而刺激 PC 市場。據 Canalys 數據,2020 第四季 PC 市場同期相比大增 35%,而 2021 年第一季更有望猛增 43%,其中筆電是增長主力。

面對今年利好市場,許多傳統廠商發力,修正自家產品策略,如聯想的小新系列,以極高性價比脫穎而出,推出不少有誠意的產品。加上近來英特爾 EVO 認證平台出現,讓平淡的筆電市場又活躍起來。這些新品中,越來越常見全功能 USB-C 連接埠,DC 出現次數越來越少了。

▲ 全功能 USB-C 漸漸成為主流連接埠。(Source:pcworld)

整體來看,筆電發展趨勢愈發輕薄,連接埠也會更精簡,兼具供電、影像輸出、數據傳輸等功能的 USB-C 連接埠更符合發展趨勢。智慧手機、耳機、相機等,很多電子裝置連接埠都向 USB-C 統一,只需一根 USB-C 線就可獲得跨平台連接體驗,這是傳統 DC 無法做到的。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筆電保留傳統 DC 接口,一是由於 PD 快充協議和 USB-C 現階段並沒有壓倒性優勢,二是迫於成本。但眼光放長遠,全功能 USB-C 連接埠已經布局未來,而 DC 接口只活在當下了。

不久的將來,DC 或許會跟 VGA、RJ45 一樣步入歷史,取而代之的就是多功能於一身的 USB-C 連接埠。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