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競製造,秒勝中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7 月 15 日 0:00 | 分類 3C周邊 , 電子娛樂 , 電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灣電競製造,秒勝中國


2018 年 1 月 22 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辦的《爐石戰記》電競大賽,最後進入決賽的是台灣的陳威霖、中國 JasonZhou、美國 Fr0zen 和南韓 Surrender 4 名選手。

經過一個多小時廝殺,中國選手氣力放盡提前出局,原本領先兩盤的美國選手 Fr0zen,場中已落下冠軍彩帶,但台灣選手陳威霖無視漫天飛舞的彩帶,從容面對這場硬戰,手指飛快撥動鍵盤和滑鼠,最終上演大逆轉秀,硬生生從 0 比 2 的劣勢,扳成 3 比 2,拿下冠軍獎盃

這一刻電競舞台上,不是只有「台灣選手拿下全球冠軍」這件事,選手使用的鍵盤、滑鼠、螢幕、桌機、筆電大多是「台灣製造」,更代表台灣廠商在全球電競產業的硬體設備競爭中,已制霸全球。

根據市調機構 SuperData 統計,17 年最受玩家喜愛的遊戲《英雄聯盟》,全年高達 1.57 億收看人次;第二名為最近竄起的《絕地求生》,同樣擁有破億觀眾數;排名第三的《爐石戰記》,也擁有 8,300 萬收看人次。美國高盛集團報告預估,到了 22 年,全球每月電競觀眾將達 3.8 億人次,數字將超越美國最受歡迎運動項目 NFL(美式足球)的觀看人次。

全球電競熱  觀看人次創新高》亞運、奧運推一把,熱度升高

全球電競產業熱度持續加溫,不僅將於 8 月在印尼雅加達舉辦的亞運賽,將把電競列為示範賽,國際奧委會最快可望在 2024 年將電競正式納入表演項目。

▲ 電競產業熱度持續增溫,台灣成為全球電競產業的硬體「軍火庫」。(Source:Flickr/dronepicr CC BY 2.0)

在這股狂熱的風潮與龐大的商機下,人們往往輕忽了,台灣正是推動全球電競產業背後的硬體「軍火庫」。

國內最大電競整合行銷公司的 4Gamers 執行長黃智仁表示,當電競變成運動產業的那刻,遊戲本身就等於運動項目,直播單位等於轉播電視台,電競周邊的耳機、滑鼠、鍵盤、螢幕、桌機及筆電等產品,就像愛迪達、耐吉的球鞋、運動服飾等產品,這才是最賺錢的領域。

台北電腦公會引述 Newzoo 統計,2017 年全球遊戲產值達 1,160 億美元,預估到 2020 年遊戲產值將達 1,435 億美元。這金額已遠超過筆電的產值;這意味著,電玩產業不是 PC 產業的延伸,而是整個電玩產業,推動 PC 產業提升。

台灣的電競兵團早已攻占全球市場。根據市調機構 GFK(捷孚凱)今年 1 月最新出爐的統計,單價 1,000 美元以上的全球高階電競筆電市場,華碩以 22% 市占穩居龍頭寶座,其次是惠普的 18%,第三名微星市占 14%,聯想以 13% 位居第四,宏碁排名第五,市占率 9%。

在一級戰區北美市場,單價 1,000 美元以上的高階電競筆電市場,仍由華碩拔得頭籌,市占率達 33%;微星則超越戴爾的頂級電競品牌 Alienware(外星人),位居第二名,市占率 24%;外星人位居第三,市占率達 14%;戴爾排名第四,市占率 10%。至於 1,000 美元以下的北美中低階筆電市場,由戴爾摘下桂冠,市占率 35%;第二名為宏碁,市占率 23%。

高階電競筆電  台灣品牌占大半》華碩、微星、宏碁名列全球前 5 名

全球高階電競筆電市場中的前五大 PC 品牌商,台灣就囊括 3 家:華碩、微星及宏碁,總市占率高達 45%。一級戰區北美市場也不遑多讓,台灣總市占率更高達 57%,已過半。就連 1,000 美元以下的北美中低階筆電市場,宏碁也打敗眾多競爭對手,掌握 23% 市占,居第二。

現在看來風光,但現在台灣 PC 品牌商在電競市場的榮景,卻是 PC 產業的大衰退潮換來的。

2004 年聯想收購 IBM 桌上型、筆電部門,以及有關的研發和採購業務後,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輕鬆站上全球第三大 PC 品牌商地位,在市場掀起價格戰,幾乎是壓著台灣廠商打。

沒想到,2008 年金融海嘯來襲,全球 PC 品牌商無一倖免,華碩 2008 年營收與獲利都大幅縮水,微星 2009 年營收也急遽下滑,台灣 PC 廠陷入發展困境。

眼看 PC 產業走下坡,華碩首開業界轉型先例,於 2008 年跨足電競產業,專攻高毛利的高階電競筆電市場,開始與戴爾的頂級電競品牌外星人爭奪高階電競筆電市場;2010 年時,微星也加入市場戰局。

「過去,台灣 PC 產業一直巴望微軟新一代 Window 平台刺激 PC 換機需求,但最終真正成為 PC 救世主卻是電競,它讓 PC 規格強迫升級了。」機殼廠首利負責電競事業的副總黃稟洲說出產業現況。

台廠彎道超車  贏在設計力》中國聯想節節敗退,去年還呈虧損

關鍵之一,就是台廠在板卡這塊領域一直獨步全球,這也讓 NVIDIA 與台廠一直以來保有良好合作關係;當 NVIDIA 推出新電競晶片時,都會提早交給台灣板卡業者測試,盡量達到最佳相容性,符合高標準的電競需求。

「過去,科技產業是大吃小、強吃弱的時代;但在電競產業,比的是速度,以快克慢。」動力科技董事長許文昉一語道破,在這波 PC 轉型過程中,台廠以「唯快不破」的優勢,完勝了中國競爭對手。

經過調整期後,如今攤開台廠 PC 品牌商財報,近 5 年,微星、技嘉兩大台灣 PC 品牌商,每股盈餘都維持增長態勢;宏碁也在 2017 年終止連續 7 年虧損,靠的就是電競產品的加持。台北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說,在電競的拉抬下,台灣的 PC 產業復活了!

反觀中國紅色供應鏈在 PC 市場拚搏了十年,最終連中國最大 PC 品牌商──聯想,也敗下陣來;聯想的營收與獲利一路走下坡,近 5 年每股盈餘節節衰退,甚至 2017 年虧損還達 0.50 元。

PC 大廠如 HP、聯想這兩年看到台廠在電競產業風風火火,也跳進來想搶攻 500 至 1,000 美元的中階電競筆電市場,但始終觸碰不到玩家的心,就算各家廠商開出同樣的晶片、主機板、顯示卡、記憶體規格,台廠品牌就是更勝一籌。

「台廠透過與玩家互動,理解到電競消費者『決戰時刻的速度』的需求,除了高階硬體,關鍵其實是如何調校『韌體』,讓電競筆電處在最相容穩定的狀態,發揮比其他廠商更快 0.1 秒的反應,這也是競爭對手都落後的原因,也是台廠致勝關鍵。」一位主機板工程師說出祕密。

「聯想早就在做了,但這兩年在電競市場依舊拿不下來。」一名電競筆電主管說,傳統 PC 大廠並沒有學到真正的電競文化,說穿了只是將原本的產品加上「電競」之名,使用比較高階的規格而已。

例如,電競大本營三創生活,就常看到學生帶著父母來購買電競筆電,父母劈頭就說給我 A 牌、M 牌最貴的機種;換句話說,在電競文化中,品牌建立比價格重要多了。

微星掌握先機  小品牌大翻身》台廠贏得玩家認同,對手短期難挑戰

對未來兩岸在電競領域的發展,動力科技董事長許文昉認為,台灣硬體仍居於領導地位,中國在設計表現差了一截。

產業結構轉變的關鍵時期,往往也是重新定義輸贏的關鍵時刻。新興的電競產業不僅讓台灣廠商彎道超車打敗中國,也催生了「小品牌大翻身」的故事。

微星正是台灣 PC 品牌商小品牌翻身的最經典成功案例;連華碩、戴爾、惠普、聯想、宏碁等營收規模比微星大上數倍的 PC 品牌大廠,也不敢小覷微星在電競筆電市場的能耐。

先前,微星創辦人盧琪隆接受《財訊》獨家專訪時,坦言當初微星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投身電競領域,其實是迫於現實的無奈。回想 2009 年時,如同其他 PC 品牌商,微星也全力搶攻主流的 399 美元低價筆電、薄型筆電市場,結果鎩羽而歸。這一大挫敗,幾乎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微星 5 位創辦人不得不下定決心,孤注一擲將所有的力氣放在高毛利電競市場。

「放下決策權,把一切授權給懂得電競玩家的工程師!」微星內部人士說,當初五大創辦人是把權力交給年輕人放手一搏,所有內部電競討論過的決策都不可說,唯有從頭更換一家公司的 DNA,才有辦法跳脫 PC 產業思維,進入電競領域。

一位微星高層回憶說,當所有 PC 產業都在跟風蘋果做薄型輕量化,微星為了迎合電競玩家,就要做看起來肌肉、強壯、最高規格的筆電;反其道而行之下,倒是打中了電競玩家的心,在多數 PC 市場走向低價化的同時,微星的轉型,正好切入這塊沒人關心的處女地。

2010 年當微星決定要跨足電競領域時,華碩早已推出電競筆電品牌 ROG 打響名號,如今,微星卻已成為職業電競選手心目中的最愛品牌;就連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近期接受《財訊》專訪時也不諱言:「以前華碩在電競筆電投入的資源只有微星的一半,但之後會用盡全力;未來兩三年內的目標,是擴大在電競筆電市場的攻勢,要贏得這個市場。」

台廠靠電競翻身的故事不只微星,身為電競市場的後進者,宏碁於 2016 年跨入電競市場,才花短短 2 年時間,就把產品戰線全面鋪開,2017 年靠著電競產品在市場告捷,終止連續 7 年的虧損。更不用說,包括華碩與多家 PC 周邊品牌商,也跟著華麗轉身。

電競機殼大廠曜越自 10 年成立電競品牌「TteSPORTS」,市場定位就瞄準在高階市場。曜越財務處協理劉建邦回想,2008 年金融海嘯後,興起宅經濟,電競也開始蓬勃發展,當時曜越董事長林培熙也正在思考做了傳統 PC 周邊與零組件逾十年,毛利率成長也遇到瓶頸,於是加速轉型為電競品牌商。

電競換機潮  下個決戰點》跟著贏家走,再賺一波投資財

5 月,電競硬體商老大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再度親自來到台灣,這回重點不是 AI 人工智慧了,而是全新的 12 奈米 Volta 電競晶片。台廠相關廠商直言,這將引爆電競新一輪換機潮。

一位台廠資深主機板業者說,由於電競產品屬於最高階規格,電競玩家對高效能的好壞非常在意,反倒對產品價格敏感度不高。當 NVIDIA 兩年未出全新款晶片時,正好趕上這股電競玩家的換機潮。

接下來,各 PC 品牌商也開始端出新戰略,快馬加鞭將戰線從高階電競筆電擴大至中階市場。因為,相較於高階電競筆電市場年成長達 10 至 15%,中階電競筆電年成長率高達 30%。

更重要的是,高階加上中階市場,市場比重高達 70% 以上,絕對是兵家必爭之地。為持續鞏固市場影響力,微星董事長徐祥在今年股東會,也宣布大舉進軍 500 至 1,000 美元的中階電競筆電市場。

此外,今年電腦展,如何結合愈來愈大量的手遊玩家,是 PC 廠商爭相開發的新戰場。華碩破天荒展出首款電競手機 ROG Phone,顯示未來所有電競筆電品牌商的戰場,也將延伸至手機遊戲。

微星也早有準備,針對時下最夯的手遊──《傳說對決》,開發出可從智慧手機無縫接軌到電競筆電的產品;未來電競手遊玩家,在外使用智慧手機玩電競後,回到家可以再透過微星內建獨家軟體的電競筆電,繼續在電競筆電順暢打手遊。

這一場兩岸 PC 大戰,台廠靠著電競產業脫穎而出,隨著電競換機潮來臨,產業前景看好,台灣廠商在既有的硬體優勢,繼續攻城略地、擴大市占,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Hearthstone Es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