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經費超越蘋果,華為把手機未來押注在影像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6 月 15 日 8:00 | 分類 3C手機 , Android 手機 , 平板電腦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研發經費超越蘋果,華為把手機未來押注在影像


41,000,這是全球平均每秒拍攝的照片數量。乍看相當驚人,但若回想平時拿起手機隨按隨拍的舉動就合理許多,這也是中國手機品牌華為瞄準的商機。

華為 2017 年研發投入 104 億歐元(約新台幣 3,640 億元)、占營收 14.9%,超越蘋果的 95 億歐元(約新台幣 3,325 億元),排名全球第六,並在全球設有 14 個研發中心及 36 個聯合創新中心。

手機拍照比率占 85%,為相機 8 倍

「行動影像將無縫連接人類所處的真實和虛擬世界,」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在今年 CES Asia 表示,「今天行動影像還是在爆發元年」。

▲ 何剛表示,未來每個人創造的影像內容將會指數型增加,帶領社會進入全新的行動影像世界,而華為希望做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橋梁。

要了解華為為什麼如此看重手機攝影,何剛從影像記錄源頭談起。179 年前,第一台相機發明,讓影像記錄的產生從依照人類理解加工,到更真實記錄影像細節;110 年前,萊卡相機出現,讓影像記錄更容易行動,而不是只能在攝影棚用大機器拍攝;43 年前,柯達發明第一台數位相機,更大幅降低人類創作和傳遞影像的門檻。

據統計,每秒鐘有 41,000 張照片拍攝,其中不少來自手機。何剛指出,透過智慧型手機記錄影像的比率,從 2015 年占 76.4%,到 2017 年已成長到 85%,相較之下,相機僅為 10.3%,平板不到 5%。

▲ 何剛指出,目前透過智慧型手機記錄影像的比率已從 2015 年的 76.4% 成長到 85%,相較之下,相機僅為 10.3%、平板不到 5%。

不過對華為而言,這僅是開始。何剛表示,未來每個人創造的影像內容將會指數型增加,帶領社會進入全新的行動影像世界,而手機將不只改變人類記錄影像的方法,影像記錄的內容、成像方式和互動體驗皆會翻新。

無所不在的影像世界,帶來數位分身的可能

未來的影像世界長怎樣?何剛舉例,未來想拍照,不用再特地拿起手機或相機,而是在看到的同時就記錄下來,同時可上傳到雲端儲存和分享,宛如影集《黑鏡》中的劇情。何剛也再次重申他兩年前說過的話,當記錄無所不在、可重現所看到的,將會出現另一個「與真實世界平行的數位世界」,而在那世界裡,會有存有人們真實世界的影像、數據和想法的數位分身。

何剛說明其中幾項關鍵技術,像是超透鏡成像技術能將鏡頭尺寸縮小、變更薄,更容易實現記錄無處不在,而光子成像技術可利用光子的穿透性,讓我們不只可以看到外觀,還能穿透材料外表看到內部變化;飛秒成像技術則是利用光學發射和反射原理,讓鏡頭可以看見人眼視野被遮擋的影像。

▲ 其中一項影像關鍵技術為飛秒成像技術,利用光學發射和反射原理,讓鏡頭可以看見人眼視野被遮擋的影像。

當成像技術成熟,影像呈現方式以及人類如何和影像互動,也都將隨之改變。例如,華為實驗室已開始實驗用手機達到「裸眼 3D 效果」的全息影像技術,讓手機影像跳脫平面。此外何剛也談到,他們已在實驗如何用手和投影出的虛擬影像互動,而這未來勢必也將發展為全新的 UI 互動介面。

華為投入高研發成本,並舉辦攝影大賽

當然,要實現這些應用並非一蹴可幾,華為目前分別在相機、AI、計算、網路、虛擬影像、互動等領域投入研發,升級影像技術,例如推出全球首款萊卡三攝成像手機,以及在手機內搭載人工智慧處理器,加上自家研發的圖形處理技術 GPU Turbo 等。

初步來看,華為投入高額研發成本已取得不錯成績,根據手機攝影評分網站 DXOMark,主打攝影功能的華為 P20 系列目前居冠,何剛也透露,P20 系列上市 2.5 個月銷售量破 600 萬,顯示市場對行動攝影的需求強勁。

為了發揚光大「行動影像」,華為今年是第二年舉辦攝影比賽,除了一般攝影比賽常見的夜拍、人像類別,還新增九宮格、時間線這類富有手機攝影特色的類別。何剛解釋,九宮格常發布在社群媒體上,用來展現生活風格,以 30 秒短影片講故事的時間線類別,也是新時代裡構建的影像形式。

▲ 華為舉辦攝影大賽,總冠軍可獲得 2 萬美元獎金,並將選出六大組別冠軍、50 名優勝,獲獎者可於法國巴黎大皇宮的國際攝影藝術展參展。

「我們的手機不是冷冰冰的手機,」何剛最後這麼描繪華為對行動影像的願景,「面向新行動時代,希望消費者可用這樣的手機,創作作品、展示生活,發覺自己對生活的理解與分享體驗。」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