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耳機放大版,配備「降噪窗」的屋子是否符合實際呢?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5 月 09 日 12:00 | 分類 3C周邊 , 科技趣聞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降噪耳機放大版,配備「降噪窗」的屋子是否符合實際呢?


現在有 3 種東西,感覺是「用了就再也回不去」的產品或技術:高解析度螢幕、快充和降噪耳機耳塞。

第一個是提升視覺體驗效果的產品,第二個則是減少裝置使用空檔、提升使用效率的技術。這些都是能提升體驗品質的東西,相信用戶也明白「用了回不去」的意義。

以前帶主動降噪功能的耳機或許也會在降噪效果、底噪等副作用影響聽感等方面有爭議疑問,但隨著技術進步,現在的降噪功能越來越智慧化,裝置能透過自身搭載的感測器或接入裝置的感測器獲取更多資訊,進而調整降噪效果來適應聽者。

與此同時,降噪耳機的品質也有相對提升。除了基礎聲音表現比以前好,降噪效果對聲音的影響也變小了。在這個大環境下,降噪耳機不再是滿足單一需求的特殊裝備,反變成一款能應用多個場景的常規配備。

可能也是這個原因,「降噪」逐漸變成熱潮,開發者都朝著這方向打開腦洞。

繼頭戴式降噪耳機和無線降噪耳塞之後,人類又開發出降噪豆、降噪叉子、降噪廁所隔板……現在說,他們還要弄一個「降噪窗」。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開發一種帶主動降噪技術的窗戶。這種窗戶內部有多個小喇叭,同時也有相應的聲音收集結構。該研發團隊表示,這款窗戶可收集房間外部的聲音,聲音經過處理後透過這個小喇叭輸出相對應的反向聲波,降低建築外部噪音對室內的影響。

(Source: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這個原理,其實就和主動降噪耳機的原理一樣。這款「降噪窗」做更多的,可能是在聲音數據的收集和處理方面,使降噪效果適應不同環境,針對性更強。團隊負責人 Gan Woon Seng 表示

我們計畫創新之處在不但需要計算噪音的類型和數量,而且要比噪音更快到達裝置內部。

▲ 無線降噪耳塞 Here One。(Source:Here One

由此可見,團隊把「降噪窗」的功能目標放在降噪響應和噪音分析。這種突出自身針對性的方向,有點像之前智慧化降噪耳塞 Here One,但 Here One 的降噪手段是透過處理播出的聲音來達到降噪效果,和這個直接輸出對沖聲波的窗戶不太一樣。

「降噪窗」這個概念,就好比把一個房間的人都放在一個被降噪耳機罩著的空間,裡面每個人都接受降噪用的聲波來獲得安靜。概念上雖然行得通,但仔細想想還是有不少問題。

首先在對沖聲波的接受力方面,每個人有差異。兩個人戴同一副降噪耳罩,會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會覺得這個程度可以接受,也有些人會受不了降噪強度,產生一些身體反應。就是這個原因,大家都會選擇各戴自己的降噪耳機,而不是集體用一個巨型喇叭來涵蓋降噪。

除此之外,這種降噪方法還會對人的耳朵造成一定影響。

畢竟不管窗戶還是降噪耳機,都是透過對沖聲波來達到降噪效果。即便人感覺到環境很安靜,但自身的耳朵還是在「聽」這些聲波,長期下來,耳朵會容易疲勞甚至損害聽力。

所以大部分人用降噪耳機時,都不會長時間戴著,偶爾也會放下耳機或關閉降噪功能。在這方面,降噪耳機會比窗戶更靈活。

還有就是,既然要做窗戶,就要考慮採光、通風等問題。未來,這個降噪窗如何收納自身的降噪結構,以降低對這些基本功能的影響,都是團隊要考慮的問題。

不過,團隊目前只是放出非常簡單的技術 Demo,很難說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要討論實際作用,還是要等有更完善的版本才能知道。如果他們沒有考慮到以上問題,那「降噪窗」還真的只是沒什麼用的空想。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