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Ear (2) 開箱,設計簡約、體驗卻一點也不簡單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4 月 09 日 7:00 | 分類 3C周邊 , 科技生活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Nothing Ear (2) 開箱,設計簡約、體驗卻一點也不簡單


還記得先前推出透明手機品牌 Nothing 嗎?雖然 Nothing 在短時間內將不會推出 Nothing Phone (2),不過已在 3 月底時上市了無線耳機 Nothing Ear (2)。

Nothing 這次一樣延續了透明精神,讓 Ear (2) 的耳機充電護殼、耳機本體都維持了一定的透明度。不過《科技新報》記者在實際體驗 Ear (2) 後發現,雖然 Ear (2) 外觀設計簡約,但是在音質的表現上卻一點也不簡單。

盒內有什麼?

Ear (2) 在台灣的售價為 4,590 元,為一款入耳式的無線耳機,因此也與 AirPods Pro 一樣提供了不同尺寸的耳塞選擇;一開始預裝在耳機上的尺寸為 M 號,盒內還額外附上了 S 號與 L 號的耳塞可供替換。另外還有附上一條 C to C 編織充電線。

為了要讓使用者有更個人化的音樂體驗,因此也搭配推出了 Nothing X App,讓使用者可以進行聆聽測試,或是建立個人化聲音設定檔。而盒內的紙卡上也貼心地印上了可安裝 App 的 QR Code,直接免去了在應用程式商店尋找 App 的過程。

Ear (2) 的按壓控制手勢預設,按兩下為下一首/拒絕接聽來電、按三下為上一首、長按為切換降噪/通透。如果你想要更改按壓控制手勢,就得使用 Nothing X App 來進行設定,左右耳的按壓控制手勢可以設定不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Ear (2) 的充電護殼上提供了一個 USB-C 充電埠,不過充電護殼本身也支援最高 2.5W 的無線充電。如果你本身就是 Phone (1) 的使用者,也可以使用 Phone (1) 為 Ear (2) 進行反向充電。

體驗如何?

記者本身並沒有試用過 Ear (1) 與 Ear (Stick),因此無法比較 Ear (2) 與前二者的音質表現有何差異。不過就以 Ear (2) 本身來的體驗來說其實還算是滿不錯的。

像是在人聲 Vocal 方面,記者認為表現還算中上;不過在低音表現上有時候感覺「下不太去」,但對於多數人來說可能影響不大;至於在高音表現上算還不錯,「上得去」且「不會太硬」。

Ear (2) 與 AirPods Pro 這一類的產品一樣,都是使用耳機柄上的力度感測器來切換曲目、降噪/通透、調整音量等,透過按壓的方式其實較為直覺,有些無線耳機是採用觸控的方式,有的時候反而會有些許難操控。

▲ Ear (2) 耳機柄上的金屬片就是可按壓之處。

降噪/通透

Ear (2) 的降噪功能就整體來說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記者過去使用過幾款降噪耳機(尤其是入耳式),一開始都會需要時間來適應耳機「聽診器效應」帶來的不適。不過 Ear (2) 的降噪模式卻沒有這樣的問題,這對於尚未嘗試過主動式降噪耳機的使用者來說,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Ear (2) 的主動降噪技術效果可達 40 分貝;而記者在體驗後發現,Ear (2) 的降噪功能是可以直接讓你與環境音完全隔離,即便有小孩在旁邊大哭也不會影響到自己,可以完全沈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至於在通透模式帶來的驚艷感則沒有降噪模式來得那麼高,且其實在開啟通透模式後與其他人對話偶而還是會聽不太清楚。

Ear (2) 在切換降噪與通透模式時有個有趣的小地方,在切換成通透模式時會聽到一聲小小的女聲嘆息,而切換為降噪模式時則會聽到一聲悶悶的「咚」聲。Nothing 可能是想透過這樣的方式告訴使用者模式切換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入耳式耳機戴久了耳朵可能會有點痛痛的,不過 Ear (2) 卻沒有這樣的問題,是一副可以長時間配戴的耳機。

總體來說,Ear (2) 的表現大約算是中上,以整體的音質表現、設計感來說,Ear (2) 的價格還算是可接受範圍內。且外型設計算是相當顯眼,走在路上或在咖啡廳中拿出 Ear (2) 完全可以吸引旁人注意的目光。

不過 Ear (2) 的耳機護殼因為設計的較為方正,相較於一些護殼設計較為圓潤的耳機來說,Ear (2) 如果想要放在褲子口袋中行動可能會有些卡卡的,這一點會不會影響攜帶性就見仁見智。

(圖片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