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加強版任天堂 Switch 的 Alienware 概念機,規格亮眼但恐註定就是個概念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1 月 08 日 22:43 | 分類 科技趣聞 , 遊戲主機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如同加強版任天堂 Switch 的 Alienware 概念機,規格亮眼但恐註定就是個概念


每年 CES 大展,最吸引人的並不是各家大廠發表的新電視、電腦,而是本該待在實驗室裡的概念產品。

這可以是造型科幻的未來汽車,也可能是觸控螢幕取代實體鍵盤的雙螢幕筆電,而占據更多展台的反倒是完全出乎你意料之外、腦洞大開的炫技設備,比如可以捲起來的電視,或是自動摺衣服的機器人等。

今年 CES 2020,同樣有一款概念產品獲得不少媒體關注。它出自遊戲 PC 製造商 Alienware 之手,也算 PC 品牌戴爾的成果,但這款產品卻和 PC 沒什麼關係。準確地說,這是一款掌上遊戲機,名叫「Concept UFO」。

先來看看外媒拍攝的實機外觀:

(Source:Laptop Mag

(Source:Gizmodo

(Source:CNET

正如看到的,遊戲機造型和紅遍全球的掌機──任天堂 Switch 非常像。

畢竟,主體也是一塊類似平板的顯示螢幕,左右兩側是可拆卸的手把,就連手把搖桿位置、按鍵布局,以及握把配件,也能看到不少 Switch 的影子。

老實說,模仿 Switch 的產品之前見過不少。戴爾之前,另一家同樣有「燈廠」名號的雷蛇也做過一套和 Joy-Con 很類似的配件,供自家雷蛇手機使用。

▲ 雷蛇的遊戲手把配件 Junglecat。(Source:雷蛇

問題是,為什麼戴爾這樣的 PC 廠商,要做一台掌機呢?

根據官方說法,戴爾其實希望把遊戲 PC 的體驗,移植到到行動端,讓玩家出門也能透過掌機玩到 PC 大作。

至於會選擇類似任天堂 Switch 的外觀,估計也是認為這種二合一的設計是目前最好的方案吧。

▲ 單論遊戲手把,這曲線設計確實更符合人體工學,但也讓整機更厚重。(Source:Laptop Mag

現場上手真機的 ArsTechnica 就表示,雖然 Alienware 概念掌機有很強的「既視感」,但並不是花瓶,能正常操作使用,且手把握感比 Switch 還舒服。

▲ 從拆卸兩手把到組合成一個,這操作實在很難不聯想到 Switch。

同時,你也可以像 Switch 接上電視,將遊戲畫面切換至大螢幕;或是將兩側手把拆下來裝進握把,再立起主機背部的支架,對著螢幕玩遊戲。

由於這台掌機仍是概念機,戴爾並沒有公布具體規格,但據 The Verge 的說法,這台掌機配備一塊 8 英吋 1,200p 螢幕,大螢幕使整機體積變寬不少,且重量可能是 Switch 的 3 倍多,但做工和質感都比較紮實。

▲ 會亮燈的搖桿。

此外,這台掌機也在模仿 Switch 的基礎上,調整部分細節,如用戶可自行修改搖桿內側的燈光顏色,也算是繼承 Alienware 筆電的亮燈特色了。

背部的支架也比 Switch 更寬大,甚至支援像 Surface 筆電一樣多角度,所以這台掌機直立時的穩定性會比 Switch 更強,甚至可以直接放在膝蓋上。

▲ Windows 10 的開始選單介面。(Source:Notebookcheck

軟體方面,執行完整版 Windows 10 系統,意味著也是一台小型 Windwos 平板。理論上可直接安裝 Steam、EPIC 等第三方商店,操作 PC 遊戲,甚至安裝聊天軟體。

不過遊戲部分,Alienware 也為這台裝置開發直覺的啟動頁,讓玩家更方便管理遊戲。

接下來就是遊戲表現了。不少媒體用這台掌機試玩了《真人快打 11》、《火箭聯盟》及《F1 2019》等幾個 PC 遊戲,ArsTechnica 認為這台掌機《真人快打 11》畫面和 Switch 差不多,前者勝在沒有卡頓或掉幀,但機器背部也會明顯溫度上升。

PCmag 則表示,像《真人快打 11》這類畫面比較好的遊戲只能在中低畫質特效下才能確保流暢,想要和高階 PC 一樣的畫面顯然不實際。

至於 The Verge 同樣對這幾款遊戲的流暢度和幀率表示滿意,甚至比 Switch 版更流暢,不過體驗者認為掌機本身仍很難擺脫 Windows 系統的影響──比如啟動《火箭聯盟》時,螢幕就彈出 Steam 的對話框。

由於主機使用高達 65W 的 USB-C 充電器,加上戴爾工程師表示並未採用英特爾 Core H 或是 NVDIA 的 GeForce晶片,Notebookcheck 猜測這台掌機應該搭載較高階的英特爾 Ice Lake 處理器,或是整合 Radeon RX Vega 10 顯卡的 Ryzen 晶片。

(Source:Gizmodo

如果猜測屬實,前文所說的幾款遊戲在 720p 乃至 1,200p 解析度、中低畫質下,確實也不會有卡頓,懸念仍在一些較吃性能的動作、第一人稱射擊類遊戲。

除此之外,也不知道這台掌機外接螢幕時,會不會和 Switch 一樣能自動切換至另一套時脈更高的方案,這些都只能等待戴爾或 Alienware 解答了。

不過官方表示,這台 Concept UFO 掌機暫時沒有推向市場的打算,說不定只是 Alienware 工程師一時興起的硬體作品。

將 PC、主機等級的性能搬到行動端,Alienware 不是第一家抱有類似想法的廠商。早在 2013 年,雷蛇就曾推出名為 Razer Edge 的遊戲平板,簡單來說就是一台 Windows 8 電腦搭上專門的實體遊戲手把,但左右均不可拆卸。

同樣是在 2013 年,Nvidia 也曾發表「神盾掌機」──Nvidia Shield Portable,可看作一部執行 Android 系統、再外接實體遊戲手把的整合產品。

不過除了 Android 手機遊戲,這台掌機也可透過 Nvidia 自家串流服務,將 PC 遊戲投到掌機,如此便可解決行動端性能不足的問題。雖然想法挺新鮮,但這種串流服務同樣對網路環境有較高要求,最終神盾掌機也沒能引領什麼風潮。

▲ 稱為「Steam 掌機」的 SMACH Z,售價 699~899 美元。

拋開像 Alienware、Nvidia 等大廠不說,一些小眾品牌也可以找到打著「便攜式 Steam 掌機」名號的第三方產品。比如開發多年的 SMACH Z,又或做成一台小型筆電的 GPD。

▲ 畫質和解析度夠低,跑 GTA5 也不是難事。

雖然造型各異,但目的不外乎都是滿足重度玩家對「便攜性」的要求,讓他們能在戶外、差旅時也能玩到原本只能在主機、電腦才能玩的遊戲。

換作任天堂 Switch,讓玩家「在任何地方玩遊戲」同樣是核心賣點。

區別在於,任天堂選擇另一種實現道路──並不是靠高性能硬體,而是性能、便攜性、續航時間乃至成本這幾點尋求平衡,再藉助獨占內容、創意玩法和大量中小廠商的支持,才吸引到如此多支持。

▲「Switch Pro」的小道消息傳了很久,但至今沒有下文。

某種程度上說,戴爾這款概念掌機也向我們展示了「高性能 Switch」的實現可能性──從技術角度說,選擇更大的螢幕,超高清解析度,再搭載一顆堪比 PC 性能的晶片,理論上確實可壓縮到一台掌機內,畢竟很多智慧手機也做得到。

問題是,如果這種產品的重量超過 600g,相當於一台 12.9 英吋的 iPad Pro,你還是否願意帶出門?如果有高性能的同時,玩 1~2 小時就沒電,跑起遊戲風扇狂轉,又會否遭玩家口誅筆伐?

還有最關鍵的定價,顯然也沒人希望看到一台要價 4 萬多元的掌機出現。

總之遊戲機硬體本身就是一場性能與成本等多種因素的博弈,幾大巨頭能在主機業翻滾多年,顯然不是光靠「機能至上」就能守住一畝三分地。

更別說掌機領域,最早期為性能犧牲便攜、續航和成本的產品,基本上都沒能堅持到現在。

▲ 如果雲端遊戲能興起,Steam 掌機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與此同時,遊戲機也不能離開遊戲評價,雖然躺在沙發上玩《俠盜獵車手 V》和《碧血狂殺 2》的願景十分美好,但在 Windows 系統的限制下,意味著不管硬體方還是開發者,都很難像主機一樣定向優化遊戲。

所以對戴爾而言,用概念機的方式展示一下技術實力大概是最好的方式了,真正的掌機生意,還是留給任天堂吧。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ALIEN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