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傳出將放棄 MacBook 的蝶式鍵盤後,為何各方無不稱好?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7 月 15 日 18:13 | 分類 3C周邊 , Apple , 筆記型電腦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蘋果傳出將放棄 MacBook 的蝶式鍵盤後,為何各方無不稱好?


蘋果是以工業設計見長的科技公司,很少產品會出現硬體級翻車,但蝶式鍵盤顯然是例外。

當初 Jony Ive 讚為「纖薄、精準又堅固耐用」的新設計,因故障頻出、送修率高,讓蘋果陷入一輪輪指責。直到今年初,蘋果才首次對媒體就蝶式鍵盤正面回應。

官方發言人稱,對「少數用戶的第三代蝶式鍵盤故障表達歉意」,並依舊強調「大多數用戶都對 MacBook 的新鍵盤有正面體驗」。

這答案令人疑竇叢生,而比起道歉,老 MacBook 用戶顯然更希望蘋果正視蝶式鍵盤的設計缺陷。

蘋果內部其實早已知曉問題所在,不然過去 4 年裡,蝶式鍵盤也不會 3 次調整和改動。這意味著最初 MacBook 引入此設計時,蘋果設計師和工程師完全不管不足之處。

問題到底出在哪?

為了解決問題,蘋果為蝶式鍵盤動了 3 次手術

2015 年,蘋果首次在 12 吋 MacBook 採用蝶式鍵盤設計,取代原本的剪刀式鍵盤架構,並在 2016 年延伸至整個 MacBook Pro 產品線。

按照蘋果說法,新架構讓鍵盤的平衡性和穩定性都變得更強。但這只是籠統的說法。蝶式鍵盤和之前的剪刀式鍵盤有何不同,還需要深挖內部構造。

由蘋果專利檔案可知,新蝶式架構主要由 4 大核心套件構成:最頂部的鍵帽,控制和調節下行壓力的「V」型可動支架,柔性材料製成的圓頂薄膜,以及接受輸入訊號的金屬觸點開關。

由於「V」型架構形狀類似展翅的蝴蝶,因此稱為「蝶式鍵盤」。

同時,和剪刀式鍵盤交叉狀的「X」型構造不同,蝶式鍵盤的「V」型架構還可讓鍵盤厚度降低,但鍵程也變短了,無法提供足夠的回饋力度,這也是蘋果為了輕薄機身的妥協。

為了解決鍵程過短,蘋果 2017 年推出第二代蝶式架構,改善回彈性,加長鍵程,使用戶打字手感有一定程度的改進,但潛在的故障問題卻仍未解決。

也是從 2016 年開始,不少用戶在社群網路回饋,MacBook 的鍵盤會失靈,特別是「白字元鍵」等幾個常用字母鍵,一些人認為新的蝶式架構對灰塵碎屑過於敏感,且容易被異物卡住。

讓人不解的是,大部分傳統實體鍵盤也不是完全封閉,或多或少都有進塵現象,為什麼偏偏只有蝶式鍵盤容易出問題?

當時,蘋果還提供用戶有些粗暴的應急方案:你可將電腦垂直放置,用吹嘴或是壓縮空氣罐對鍵盤吹氣,將按鍵內層的灰塵吹出來,但只是治標不治本。

為了根除灰塵,蘋果 2018 年大改動蝶式鍵盤。從拆解圖能看到,蘋果在每個鍵內加了一層薄膜。

按照官方說法,這層薄膜是用來「降低聲音雜訊、達成更安靜的打字體驗」,但隨後媒體從蘋果內部檔案得知,這層薄膜更大的意義在於防止灰塵和碎屑

到了 2019 年,有媒體稱蘋果在新款 MacBook Pro 又調整了蝶式鍵盤。iFixit 拆解時也發現,更多是材料的改變。

一個是圓頂薄膜部分,蘋果選用新的尼龍材料,外觀和觸感「更光滑透明」,2018 年款用的是聚乙炔,黏度更高些。

此外,蘋果似乎也對金屬觸點換用新的熱處理製程,以改善耐用性和彈力等問題。

兩項材料改進,反而讓一些用戶提出更多質疑。除了進塵,蝶式鍵盤是否還有用戶不清楚的「隱疾」?

畢竟,蘋果的鍵盤服務計畫中,官方對蝶式鍵盤的故障有更細分類:一個是按下按鍵後字母出現連打,其次是按鍵黏滯、卡頓和凹陷,最後就是按鍵完全失靈。這些真的都是進塵造成的嗎?

即使排除進塵問題,蝶式鍵盤仍不是好設計

今年 5 月,Reddit 論壇有篇帖子詳細分析 MacBook 蝶式鍵盤的構造。發文者 U/cil3x 自稱是蘋果授權維修中心的技術人員,他發現 MacBook 鍵盤的防塵措施其實不比其他筆電差,所以認為灰塵並非蝶式鍵盤高故障率的原因,而是其他因素。

為了找出合理解釋,U/cil3x 拆解 2017 年 MacBook Pro 鍵盤。從圖片可看到,鍵盤內部金屬觸點完全被外層的圓頂薄膜覆蓋,體積稍大點的碎屑最多只能影響到「V」型架構的按壓動作,基本不可能進入薄膜。

另外,金屬觸點底部還有個微型網孔,這是防塵過濾孔,用戶每次敲打按鍵,其實是在擠壓空氣,同時把更細微的粉塵吹走。

如果說蝶式鍵盤按鍵黏滯、卡頓是由體積較大的異物影響,那麼按鍵完全失靈和連打的情況又該如何解釋?

U/cil3x 猜測,這很可能是因用戶長期敲打鍵盤,對觸點部位的應力集中,導致金屬疲勞;他也不排除溫度、濕度等其他因素造成氧化。

另一個論點是「熱變形」。具體來說,MacBook 採用輕薄設計後,過分緊湊的體積也讓機身散熱更差,這導致金屬觸點周邊的塑膠薄膜容易變形,進而影響按鍵的靈敏度。

這麼來看,蘋果會在今年新鍵盤換用新薄膜材料,並調整金屬觸點的熱處理製程,顯然也是為了解決這方面的遺留問題。

可惜的是,蝶式鍵盤的口碑實在很難扭轉。一項新設計想獲得普遍認可,靠的是比傳統方案更出色的用戶體驗,但經過 4 年漫長的調整,蘋果無疑已失去機會。

這不僅和最初宣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優勢相差甚遠,且蘋果意識到這缺陷時,顯然也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不斷招來老用戶的抗議甚至多次集體訴訟,損害的是 MacBook 多年累積的品牌形象。

但當初蘋果執意推行蝶式架構,或許不僅為了輕薄體積,還有另一層考慮。

分析師 Neil Cybart 就認為,蝶式架構的短鍵程、緊湊設計會逐漸改變 MacBook 用戶敲鍵盤的體驗,並最終讓蘋果達成「用具按壓回饋的全觸控面板取代實體鍵盤」目標,徹底解決機械架構的損耗。

事實上,現在 MacBook Pro 的觸控條已在做這類探索。

但想改變上億人的互動習慣並不是容易的事,至少當下,實體鍵盤仍有存在的意義。多數 Mac 用戶都希望蘋果能想到新設計,根除蝶式鍵盤的缺陷,而不是在原有基礎上修修補補,再拿去做新一輪「付費測試」。

畢竟鍵盤是人機互動的核心與根基,也是筆電零件使用率最高的部分之一,如果不可靠,可不是找個 USB 轉接頭就能解決的。

分析師郭明錤近期透露,蘋果會在今年下半年及明年新 MacBook 重新啟用基於剪刀架構的新設計,以取代蝶式架構。據悉,新鍵盤會使用玻璃纖維來強化耐久度,鍵程也會更長。

但這項改動顯然不包括近期新發表的 2019 年款 MacBook Air,和 5 月更新的 MacBook Pro 一樣,依舊採用蝶式鍵盤,哪怕兩款都使用最新一代設計

目前,這兩代 MacBook 仍在蘋果的鍵盤服務計畫裡,但沒人知道會不會重蹈前幾代產品的覆轍。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蘋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