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消費者只需「出一張嘴」呼喚智慧音箱,為何台灣就是不能?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4 月 21 日 0:00 | 分類 3C周邊 , AI 人工智慧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美日消費者只需「出一張嘴」呼喚智慧音箱,為何台灣就是不能?


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初,台灣智慧音箱百花齊放,從遠傳「問問」智慧音箱,到獵豹「小豹」AI 音箱、華碩「神隊友小布」和小米 AI 音箱紛紛上市。一時間,市場好不熱鬧。

「愛講愛講,今天天氣如何?」「台北市內湖區,氣溫 20 度,天氣晴」。隨口問遠傳問問智慧音箱天氣,只見語音助理「愛講」都能有條有理回答。

這是去年 6 月,遠傳電信和中國 AI 公司「出門問問」合作,研發的台灣第一台中文化智慧音箱。基本上,問天氣、股市,查維基百科、聽新聞、有聲書、操控智慧家居產品等功能,市面智慧音箱都具備。

在解放雙手、出一張嘴,語音人機介面日漸成熟的時代,台灣廠商供給看似蓬勃,但對消費者來說,有一台能聽懂中文指令、並做出正確回應的智慧音箱,仍屬少見。

放眼美國、中國、日本等地,消費者早就用得駕輕就熟。拓墣產業研究院統計,2018 年全球智慧音箱出貨量達 6,225 萬台,2019 年在 Google Home 的拓展與中國市場成長的帶動下,預估出貨量將達 9,525 萬台,年增 53%。

當初,亞馬遜在發展智慧型手機失利後,隨即切入智慧音箱,2014 年底推出 Echo 至今,外型從大到小、價格從高到低,早已一應俱全,搶占美國七成市場。這使得急起直追的 Google Home 要往海外市場發展,預估今年出貨量將達 3,096 萬台。

中國也山頭鼎立,阿里巴巴的「天貓精靈」、京東的「叮咚」、小米的「小愛同學」、百度的「小度」等,產品都有一定成熟度。

相對美國、中國等地,台灣的腳步為什麼落後?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認為,台灣供給者興奮,消費者反應普普,就類似之前的 3D 電視,原本想讓大家看 3D 電影,卻未形成主流的使用行為,「最主要是『內容』問題。美國智慧音箱已經推了 5、6 年,這需要一個教育市場的過程。」

KKBOX 總裁李明哲則觀察,台灣以硬體見長,智慧音箱除了需要自然語言處理、語意辨識、第三方平台串接等軟體技術與整合外,還要有廠商願意投入資源,教育民眾,才能讓智慧音箱蓬勃發展。

實際執行上,台灣市場小,從技術來說,能蒐集語音的量很少,開發中文化確實不易。語音助理的核心是 AI,資料愈多,在語意辨識上,調教出的模型就更正確。台灣只有 2,300 萬人,資料原本就少,若步調再慢,智慧音箱的發展自然不比美國、中國。同時,過去台灣以硬體見長,做音箱很擅長,相對忽略了軟體發展,因此缺乏語音資料的蒐集。

國際大廠未將中文化視為優先目標,也是另一原因。即便 LINE 的語音助理 Clova 已問世一年,台灣也是 LINE 在全球滲透率最高的市場,去年 LINE 策略行銷長舛田淳就在東京年會上明白指出,短期內,Clova 仍然只會說日文和韓文。

加上台灣的語言表達南腔北調,國語、閩南話、客家話,有時還夾雜英文和流行語,訓練不易。像遠傳和已具備簡體中文能力的「出門問問」公司合作時,雙方仍必須針對許多詞語做調整,光是地名列表就費一番工夫,澳洲城市雪梨(Sydney),中國稱「悉尼」;台灣說「叫計程車」,中國則稱「打的」,這些都必須校正。

此外,美國家庭通常空間較大,用語音開關燈、電視,是合理選擇,但台灣空間小,以租房族為例,一間只有 6 坪的套房,遙控器就在身邊,要操控什麼,按一按就有,智慧音箱未必有硬需求。

▲ LINE Clova。(Source:LINE

但隨著智慧型手機銷量下滑,全世界都在找新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智慧音箱在台灣不是全無機會。李明哲指出,智慧音箱在台灣一定會起來,只是時間問題。

有心切入智慧音箱市場的廠商,可觀察老人、小孩等利基市場,因為現代家庭裡,父母工作忙碌,與其讓小孩滑手機,聽有聲書顯然是更好的陪伴方式;對老人來說,也需要提醒吃藥、生活細節等功能。

這個觀點和遠傳的市調結果不謀而合,問問智慧音箱的其中一個合作夥伴,便是提供有聲書的博客思聽。

做為音樂串流平台,KKBOX 幾乎串接所有智慧音箱品牌。李明哲發現,智慧手機和音箱的用戶,其實都是同一群人,「只是在音箱和手機上聽的內容不一樣」,他認為,音箱屬家庭開放空間,會有更多懷舊歌曲、有聲書、親子類的內容,廠商可從此思考不同可能。

物聯網風潮剛掀起時,智慧家居產品頗受看好,後來的成長速度卻不如預期。智慧音箱的蓬勃,或許能加速智慧家庭產品的普及。

根據統計,在美國,每 100 個購買智慧音箱的消費者,有一半會購買智慧家庭套件。華碩耕耘智慧家庭已有一段時間,發展能相得益彰的智慧音箱,看來也是合理選擇。

不論如何,台灣智慧音箱市場在慢了幾拍後,看似活絡起來。摩拳擦掌的廠商們,勢必讓今年的智慧音箱戰場,愈來愈白熱化。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圖片來源:華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