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科技公司這麼愛用「X」為產品命名?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6 月 27 日 15:30 | 分類 科技教育 , 網路趣聞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為什麼科技公司這麼愛用「X」為產品命名?


vivo 和 OPPO 相繼發表 NEX 和 Find X 後,在一眾「瀏海」全螢幕旗艦手機中終於有「新面孔」;雖然 NEX 和 Find X 不再長得跟 iPhone X 一個樣,但這 3 款手機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名字都有一個「X」,這只是偶然嗎?

顯然不是,「X」是 26 個字母占用空間最小的一個,卻被賦予更多含義。X 是很多流行文化的代名詞,而著眼未來的科技公司尤其喜歡這個字母。

iPhone X、OS X、SpaceX、Model X、Xbox One、Google X……

X 到底有什麼魔力,讓這些科技公司不約而同用「X」命名產品?

科技公司的「X」元素

關於名中帶「X」的科技產品,這半年聽得最多的莫過於 iPhone X,去年 9 月 13 日發表前,幾乎沒有人猜到蘋果這支十週年旗艦機會跳過 8 和 9 叫 iPhone X。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了,iPhone X 的「X」不是字母 X,而是羅馬數字的 10,讀成「ten」,以此紀念 iPhone 發表十週年。

其實 macOS 在 2016 年改名前也先後叫 Mac OS X 和 OS X,這裡的 X 同樣是羅馬數字 10。不過如果只是為了紀念十週年,為什麼不直接用阿拉伯數字「10」呢?

(Source:蘋果

關於 iPhone X 名字的含義還有個有趣解讀,有人認為 iPhone X 和鳳凰的單詞 phoenix 字母組合類似,象徵涅槃重生。

不過這種解讀更像中國企業喜好的風水命名之術,但筆者也相信 iPhone X 不只代表數字 10,而有某種雙關含義。

iPhone X 之後以「X」命名的旗艦機似乎多了起來,從最近風頭正盛的 NEX 和 Find X,到傳言 2019 年發表的摺疊螢幕手機 Galaxy X,手機圈刮起一股「X 旋風」。

你發現這些以「X」命名的手機有什麼共同特徵嗎?

那就是都有相對大膽的創新,承載科技公司定義未來的野心。iPhone X 的 Face ID、NEX 和 Find X 的升降式鏡頭,Galaxy X 可摺疊 OLED 螢幕,雖說不全是前無古人,但都讓人眼前一亮。

無獨有偶,這樣的命名規律也在手機之外的科技領域若隱若現。

Google 內部有個專注研發各種黑科技、被視為 Google 創新精神代表的神祕部門,就叫 Google X。Google X 大部分計畫稱為「moonshots」,旨在實現看似非常瘋狂和不可能的創意。

Google X 每年構思上百個創意,但卻不涉及 Google 核心業務,似乎只為創新而生,Google Glass、Google 氣球 Project Loon 和自動駕駛計畫 Waymo 都出自 Google X。

前兩年,Google X 換了新 logo,去掉了「Google」字樣,僅剩下黃色的「X」字符。這足以體現 Google 對「X」的青睞,Google X 負責人 Astro Teller 曾表示

Google [x] 中的「X」開始只是一個占位符號,但後來我們發現「X」對我們來說是完美的名字,因為它很能體現我們的創新精神。

(Source:Google X

X 在代數中代表未知數,象徵遇到挑戰時願意走進未知的領域,並嘗試激進的新方法。

而航太領域,「X」一般是 experimental(實驗性)縮寫,同時也有探索未知領域的含義。

承載馬斯克火星移民夢的 SpaceX 的「X」,也有類似意思。SpaceX 全名是 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X」則是 Exploration(探索)的縮寫。

身為民營火箭企業,SpaceX 取得不少突破。今年 2 月,SpaceX 的獵鷹重型火箭首飛發射成功,成為了人類現役最強的運載火箭。

(Source:Flickr/Official SpaceX Photos CC BY 2.0)

其實 SpaceX 的「X」也是從美國眾多航太前輩繼承來的,從 1940 年代開始,美國為探索未知領域開啟了 X 系列試驗飛行器研究,1945 年世界第一架火箭動力試驗機 X-1 首飛成功。

▲ X-1。(Source:By NASA (NASA Langley Research Center website)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之後 X 系列飛行器不斷發展,從 X-1 到 X-50,這個系列的試驗飛機創造多項人類飛行史紀錄,比如第一次突破音障、第一次飛到 3 萬公尺、6 萬公尺、9 萬公尺高空、第一次使用合成金屬製造飛行器主結構、第一次火箭洲際航行……

X 系列試驗飛行器也為美國在航太領域占據世界領先地位奠定了基礎。

從上述例子可看出,科技公司愛用「X」命名,主要是認為 X 代表探索未知領域的創新精神。

這不難理解,可為什麼偏偏是 X ?

為什麼 X 代表未知的可能?

雖然「X」在航太領域從 1940 年代就流行,但在消費電子領域,X 的流行還是從 1960 年代,個人電腦進入消費市場開始。

當時的消費電子品牌大多比較直白,從產品名就能基本了解主要功能,就像「冰箱」和「洗衣機」可顧名思義,但對個人電腦這種產品來說就不一樣了。

當時大多數消費者對個人電腦還比較陌生,而個人電腦是較抽象的名字,電腦很多用法有待挖掘,也就是說廠商當時推銷的是個人電腦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

這種抽象屬性決定了科技產品需要承載未知可能性的代號,最終 X 被賦予重任。1990 年代到 21 世紀初,一大批科技網路公司用「X」為自己取名:ImageX、eBenX、Xpedior、Xcare、Exult、Webex……

後來「Q」、「Z」和「i」也得到類似待遇就是另外的故事,而 X 變成未知可能性的代名詞,也不是偶然,早在幾百年前就埋下伏筆。

用 X 代表未知數,我們從數學課本就知道了,但實際上西方早期代數學基礎是來自阿拉伯世界,然而在 11~12 世紀,當阿拉伯語傳播到歐洲時,卻出現一個尷尬的問題。

阿拉伯語一些發音,歐洲人如果沒有經過長期訓練,無論如何也發不出來。比如阿拉伯字母「SHeen」,發音其實與英文「sh」音相似,可當時的西班牙人就是發不出這個音。

巧合的是,阿拉伯語「SHeenlan」的意思就是英文的某物(something),代表未知的事物,所以西班牙人就採用古希臘文的「CK」來代替「sh」發音,而「CK」的寫法又與拉丁語「X」相似,所以後來慢慢就通用為 X 了。

簡單來說,X 成為未知數的代表,一開始是因為西班牙人發不出「sh」音。

到了 1637 年,法國數學家笛卡兒在《幾何學》最早開始用 x、y、z 表示正數的未知數,X 為未知數的含義也開始被大多數人接受。

▲ 笛卡兒。(Source:Flickr/Vormingplus.foto CC BY 2.0)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沒有充分證據證明笛卡兒使用 X 代表未知數與阿拉伯語有關。為什麼 X 代表未知的可能?這個問題本身就和這個字母的含義一樣神祕。

「X」的魔力

正因為 X 代表未知的事物,充滿想像空間,讓人好奇,讓這個字母擁有一種特殊的魔力。

傳奇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第一次提出用 X 世代形容二戰後出生的一代人:

我們稱這個未知的世代為 X 世代,這世代中,我們意識到,縱使我們滿腔熱誠,有些事情憑我們的財力及能力還是做不來。

後來又出現了 Y 世代(千禧一代),以及現在的 95 後和 00 後組成的 Z 世代,這 3 個世代的命名顯然是來自笛卡兒最開始那 3 個代表未知數的字母。

科幻作品中,X 也是十分流行的元素。不少人都看過科幻懸疑美劇《X 檔案》(The X-Files),片中將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無法偵破的離奇案件命名為「X 檔案」。

而漫威漫畫改編的電影《X 戰警》中的「X」,則代表著讓變種人擁有未知特異功能的 X 基因。

X 這種科幻屬性可能也一定程度影響了科技產品,科幻小說《Reloaded:AI Reborn》的作者 Isaac Hooke 表示:

「X 有一種神奇的能力,讓某樣東西看起來酷炫和有未來感,能營造神祕感。過去一些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人會簽名成 X,讓人好奇這個人到底是誰。」

不少作家深諳此道,比如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其中一部經典推理小說就叫《嫌疑犯 X 的獻身》。

關於 X 的延伸含義還有不少,比如 X-sports 是極限運動(Extreme Sports)的縮寫、英國知名音樂選秀節目《 X 音素》(The X Factor)中「X 因素」代表某種明星具備的氣質,過去電影分級 X 級代表比 R 級更不可描述的內容……

科幻、未來、挑戰極限、高品質……這些都是與科技公司高度匹配的屬性,也難怪這些公司這麼愛用 X 為產品命名了。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takomabibelot CC BY 2.0)